久久人妻无码aⅴ毛片花絮,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中國人權領域唯一專業(yè)網站
首頁>出版物

2024人權藍皮書 | 伍科霖: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成就與展望

2024-12-30 09:20:39來源:仁之言作者:伍科霖
字號:默認超大| 打印|

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成就與展望

伍科霖

摘要:自2011年以來,我國已在14所高校設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的發(fā)展進步,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踐行《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基本精神的直接體現(xiàn)。這些基地在開展人權理論研究、加強人權教育培訓、提供咨政建言、促進國際人權交流合作、推動人權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對促進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人權 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人權教育  智庫建設  話語權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與時俱進

中國高度重視人權教育,自覺踐行《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基本精神。自2011年以來,中國已在14所高校設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權研究機構也在承擔著對外宣傳中國人權立場、維護國家利益,對內開展人權研究、教育、培訓的任務。可以看出,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與時俱進的:

第一,尊重和保障人權已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主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人權智庫和人權研究基地建設,著力培養(yǎng)一批理論扎實、學術精湛、熟悉國際規(guī)則、會講中國人權故事的高端人權專家隊伍。”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首次就人權基地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推進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就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對基地的要求而言,其目標已經從最初的“成立基地”,到“發(fā)揮作用”“規(guī)范工作”,再到當前的“加強智庫建設”,既體現(xiàn)出基地目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不斷升級,又體現(xiàn)出基地發(fā)展與我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是同頻共振的。

第三,這三批基地在人權教育培訓、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在不斷擴展,從過去進行一些思想、理論上的探討和教育培訓工作,到現(xiàn)在既為我國的人權事業(yè)建言獻策,同時也在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人權研究成果顯著

各基地充分依托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努力提煉原創(chuàng)性概念,積極發(fā)展我國人權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一是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重要論述的研究闡釋。2023年,各基地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重要論述的闡釋工作,強化對其原創(chuàng)性概念、重大意義、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的研究,將黨中央關于中國式現(xiàn)代化和中國人權發(fā)展道路的最新指示和戰(zhàn)略部署貫徹到人權教育、科研、培訓等方方面面。

二是不斷聚焦人權研究方向。打造學術品牌,塑造學術競爭力,推動中國人權理論體系化建設,積極參與到國際人權研究的交流與對話當中。

三是加強人權理論研究。2023年,各基地在人權理論研究方面成果顯著,涉及的領域和議題廣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出版人權類專著30本,在國內人權期刊發(fā)文38篇,在其他領域期刊、報紙發(fā)文150篇,推動我國人權理論研究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體系化。在研究目標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重要論述為根本指導;在研究方法上,以跨學科互嵌、互鑒和融合為特征,逐步從學科內部交叉向不同學科之間交叉轉型;在研究方向上,以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要為導向推進人權理論研究,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實施、國際人權事業(yè)作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貢獻。

三、人權智庫建設心系民生與國計

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是人權研究的“高地”,也是助力黨和政府制定、實施、完善人權政策的重要智庫,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為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獻策進言。

一方面,各基地堅持以調研和社會實踐為主,主張用鮮活的事例、訪談來講述中國人權故事,真實展現(xiàn)我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以及未來挑戰(zhàn)。2023年,各基地參與撰寫人權藍皮書共15篇,提交咨政報告不少于87份,還通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網、CGTN等媒體發(fā)表人權觀點,及時回應國際質疑。

另一方面,在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各基地在國際人權傳播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事實駁斥國際敵對勢力對我國人權狀況的歪曲指責和攻擊,揭露部分美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上搞雙重標準和霸權主義的虛偽實質。有的基地研究拆穿了國外敵對勢力的謊言,以澄清事實,說明真相;有的基地則真實揭露了部分美西方國家的人權災難行徑,使國際社會了解其真實的人權狀況。

四、人權對外交流促進廣泛共識

各基地在從事人權理論研究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尋求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搭建高端人權研究平臺。以中國人權研究會作為主辦方,各基地負責承辦的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對外傳播中國人權話語,嘗試在充滿紛爭、偏見、嘈雜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中凝聚國際人權話語共識。一方面,來自各基地的專家學者成為這些論壇上傳播中國人權理念、介紹中國人權理論的主要代表;另一方面,各基地也積極舉辦、承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擴大同外界的交流,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事業(yè)的了解。

一是大力舉辦國際人權論壇和研討會。2023年,各基地共舉辦人權類論壇、學術研討會不少于46次,舉辦涉人權講座不少于78次,參與國內涉人權論壇、研討會不少于150次。

二是積極參加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相關會議并承辦主題邊會。2022年—2024年,各基地承辦的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主題邊會不少于16次,為“推動構建公平正義、合理有效的國際人權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開放窗口。

三是加強與國外的人權交流與探討,共同為當前國際人權領域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五、推動人權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

人權研究與人權教育是當代中國人權發(fā)展的重要支點,黨和國家政策是重要基礎,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在其中發(fā)揮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通過科學化、體系化的人權教育,各基地正在培養(yǎng)一批國際人權理論變革的引領者、國際人權規(guī)則制定的參與者和國際人權機構的決策者等高端人才,推動中國人權話語的國際傳播。

一是創(chuàng)建科學性、體系性的人權教育,把人權知識、人權觀念、人權課程、人權專業(yè)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為所有人賦權增能。

二是大力培養(yǎng)國際化人權人才。各基地正在積極實施人權外交官培養(yǎng)工程,選送學者或學生進入國際人權機構觀摩實習工作,打造一批具有高質量、高水準、復合型、國際化人權人才。

三是廣泛開展社會性人權培訓,尤其是在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yè)單位、中小學等深入普及人權理論知識。這些培訓對高端人才培養(yǎng)、推動全社會逐步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良好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六、未來展望

當前的國際人權輿論環(huán)境與之前相比,已然發(fā)生了顯著的、深刻的變化,人權教育與研究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加強人權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還需要在未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扎實推進當代中國人權觀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二是加強多層次的交流交往合作;三是不斷提升應對重大問題的能力,為黨和國家制定、實施人權政策提供思想庫。

新時代、新征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必將在構建中國人權理論體系、提供咨政建言、普及人權知識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為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yè)和國際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進一步的智力支持、思想養(yǎng)料和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伍科霖,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講師。

來源:《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