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艱難而輝煌的發(fā)展歷程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始終為國人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也是一種特殊的思想資源和教育資源,對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大意義和作用。
近年來,太原第一監(jiān)獄(以下簡稱太原一監(jiān))對服刑人員的犯罪原因進行深入研究后發(fā)現(xiàn),服刑人員之所以違法犯罪,其深層次的根源是“道德”的缺失,也可以說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主要是“四缺”,即缺孝道、缺仁愛、缺誠信、缺禮儀。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以孝為本,強調(diào)仁者愛人,強調(diào)誠實守信,強調(diào)克己復禮,蘊藏著豐厚的教育改造資源,是彌補罪犯“四缺”的一劑良方。自2008年起,太原一監(jiān)結(jié)合自身的區(qū)位優(yōu)勢,明確提出“傳承三晉歷史文明,建設特色文化監(jiān)獄”的工作構(gòu)想,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服刑人員“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走出了一條“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特色文化監(jiān)獄發(fā)展之路。
一、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服刑人員“志于道”
“志”下有心,為心之所向。道,《老子》中這樣解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用現(xiàn)在的話說,道即規(guī)律,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志于道”,就是要引導服刑人員認識和把握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特別是學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握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則。
一是運用“十義”引導服刑人員懂得“為人之道”。傳統(tǒng)文化認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扮演“十種角色”,即父子、君臣、夫婦、長幼(兄弟)、朋友,而扮演好每個角色都必須遵守一定的基本規(guī)則,即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義、婦從、長惠、幼順、朋誠、友信,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拿到今天解釋,可以理解為作父母要慈愛,作兒女要孝順,作上級要仁愛,作下級要忠誠,作丈夫要有擔當,作妻子要柔順,作兄長要恩惠,作弟妹要恭敬,同道之朋要肝膽相照,同室之友要言而有信。這就是“十義”。“十義”即做人的十種道義,是“為人之道”。因此,太原一監(jiān)將其作為引導服刑人員學會做人的基本準則,讓他們從“十義”當中找準人生的角色與定位,站穩(wěn)腳跟,步履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二是運用“九思”讓服刑人員懂得“處事之道”??鬃釉凇墩撜Z》中提出“君子九思”:視思明, 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思聰,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色思溫,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貌思恭,動作行為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驕傲、輕忽他人;言思忠,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事思敬,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疑思問,有疑惑要想辦法求教,不可以得過且過;忿思難,生氣時要想到使氣的后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見得思義,遇見可以取得的利益時,要想想是不是合乎義理。“九思”把人的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是指導人們做事的重要法寶。所以,太原一監(jiān)將“九思”作為指導服刑人員做事的行為準則,用正確的思想指導服刑人員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三是運用“五倫”引導服刑人員懂得“相處之道”。如何與人相處?是服刑人員改造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吨杏埂诽岢觯?ldquo;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意思是父子之間應該有親情,上下級之間應該有道義,夫婦之間應該有內(nèi)外之別,長幼之間應該有尊卑次序,朋友之間應該講究誠信,這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五倫”,也是每個人必須處理好的“五種關系”。用“五倫”教育服刑人員,就是讓服刑人員學會用誠摯的內(nèi)心,包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明白“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弟子規(guī)》)的道理,努力做到“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朱子家訓》)
四是運用“十無益”引導服刑人員懂得“改過之道”。民族英雄林則徐50多歲時,為他的子孫寫了“十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醫(yī)藥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十無益”對一些常被人們看作有益的東西,分別做了界定,這既是林則徐自己的修身標準,也是他教育子孫后代的原則。太原一監(jiān)將此作為引導服刑人員改過自新的重要標準,讓他們對照“十無益”反省改過,讓他們明白“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明白“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弟子規(guī)》),做到“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太極圖說》)”。
二、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服刑人員“據(jù)于德”
據(jù),堅守;德,得也。德,人之本,政之根,國之基。“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戰(zhàn)國策》);“富潤屋,德潤身”(《大學》);“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道行在外,德修在己。德是在承載道的一切。“據(jù)于德”就是引導服刑人員順人倫做人、按規(guī)律辦事。
一是建設“德文化”,讓服刑人員懂得“人以德為本”。“百行以德為首”(《世說新語》)。太原一監(jiān)在服刑人員監(jiān)舍樓建設以“厚德載物”為主題的“德文化”,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八德”和“八德故事”為具體內(nèi)容,引導服刑人員懂得“厚德載物,薄德傷物,缺德?lián)p物”。“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就是孝順。孝是萬善之源,是為人該行該守之的第一重大義務;悌,就是悌敬。孝悌也者,為人之本,道德之源,必須遵行;忠,就是盡忠。就是不變調(diào),不走樣,能竭盡其力,至公無私,言無謊虛,正大光明;信,就是信用。信乃人道上之準繩至寶,人之事業(yè)成功失敗皆以信字為基礎;禮,就是禮節(jié)。就是遵守禮儀,見到人要有禮貌,以禮待人;義,就是道義。追求正義,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不起盜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無愧;廉,就是廉潔。就是要清清白白,端端正正,心清而寡欲,意清不渾心,氣清不妄為;恥,就是羞恥。就是對不合道理的事情,違背良心的事情,絕不去做。
二是建設“善文化”,讓服刑人員懂得“德以善為本”。“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jīng)》),“善”是人類最美好的追求。為引導服刑人員“改惡向善”,太原一監(jiān)在服刑人員監(jiān)舍樓建設了以“上善若水”為主題的“善文化”,以“水之七善”,引導服刑人員遠離邪惡之源。“七善之德”即:“居善地”,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地域,善于運用地利,柔和居下,低調(diào)高效,濟人利物。“心善淵”,就是心地清凈淡然,像深淵那樣平和恬靜,像大海那樣胸懷寬廣,容納百川,以清虛深澈之心,培養(yǎng)光明的心態(tài)。“與善仁”,就是要象水那樣“善利萬物而不爭”,以友好慈善之心愛惜萬物,以對待父母孝敬真誠之心,以對待子女慈愛教導之心來接人待物。“言善信”,就是恪守信用,以誠相待,信譽第一,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正善治”,就是遵循規(guī)律,遵紀守法,明確職責,公道無私,勇于承擔,善于用智慧解決實際問題。“事善能”,就是識大體,顧大局,把握整體,顧及長久,順境中善待別人,逆境中善待自已,知錯為貴,改錯至圣。“動善時”,就是掌握時機,了明動靜,循行導勢。動則順勢推進,胸有成竹,無往不勝;靜則審時度勢,以靜取勝,靜中乾坤大;動靜互生互化,把握平衡。
三是建設“孝文化”,讓服刑人員懂得“善以孝為本”。 “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孝是百善之首、人情之美、人性之基、人生之根。為彌補服刑人員孝道的缺失,太原一監(jiān)以“孝”為切入點,對服刑人員開展了系統(tǒng)化的“孝道教育”。讓服刑人員懂得了“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jīng)》);“大孝尊親,其次勿辱,其下能養(yǎng)”(《論語》);懂得了“行孝”就是聽父母之命、養(yǎng)父母之身、暖父母之心、諫父母之過、待父母之病、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懂得了“孝”的細節(jié)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guī)》);懂得“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財物,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懂得在服刑期間遵守監(jiān)規(guī)即是孝,安全生產(chǎn)即是孝,認罪悔過即是孝,身心健康即是孝。
三、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服刑人員“依于仁”
依,不違義。仁者,人也,且為二人。“依于仁”,就是以吾之心推及他人,進而使大家同心同德。“仁愛”思想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孔子的《論語》中涉及“仁”字者109次,其“仁愛”思想被稱之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萬世師表。“依于仁”,就是讓服刑人員懂得“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弟子規(guī)》),懂得“仁者五行”,做到恭、寬、信、敏、惠。
一是做到“恭則不侮”。恭,恭敬。“恭則不侮”即恭敬地對他人,就不會遭受侮辱。就是要讓服刑人員謙恭有禮,做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論語》);就是要自尊自愛,做到“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法言》);就是對他人要持平等和尊敬的態(tài)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就是要有抵制不道德行為發(fā)生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知道“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懂得“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孟子》)
二是做到“寬則得人”。寬:寬厚。“寬則得人”即待人寬厚,就能得到人們的擁戴。就是讓服刑人員明白做人要寬容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易經(jīng)》);要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與人相處,要求同存異,相互涼解、不求全責備,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懂得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明白人們總是喜歡和那些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即所謂“寬則得眾,苛則失和”。
三是做到“信則人任焉”。信:誠實。“信則人任焉”即為人誠實,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就是要讓服刑人員懂得,做人要講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一諾千斤”(《史記》);做人要真實,不弄虛作假,自欺欺人,“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孟子》);做人要講誠信,否則,就不要以此謀生,“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nóng)不得食于農(nóng),非信士不得立于朝”(《管子》);做事要守時,“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氏世范》)。
四是做到“敏則有功”。敏:勤奮。“敏則有功”即勤勉地工作學習,就能有所建樹。敏,就是勤奮、勤勞。就是要讓服刑人員懂得勤奮自強,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jīng)》)”;懂得人只有經(jīng)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明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懂得要勤于實踐,明白“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說苑》)”;懂得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明白“天下之難,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細(《道德經(jīng)》)”;懂得做事要精益求精,明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懂得治學求進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五是做到“惠則足以使人”。惠:慈惠。“惠則足以使人”即為人慈惠,別人就樂于為你做事。就是要讓服刑人員懂得,做人要有寬廣的胸懷,明白“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懂得感恩,明白“兼相愛、交相利(《墨子》)”;懂得“惠”不是物質(zhì)利益上的小恩小惠,而是給予人價值空間,明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懂得對待別人要如同對待自己,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明白做人要“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做到“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墨子》)。
四、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服刑人員“游于藝”
游于藝:游,自在。藝,人生所需。“游于藝”用現(xiàn)代語講就是熟練掌握各種技能??鬃訉⒍Y、樂、射、御、書、數(shù)謂之“六藝”。禮:禮節(jié),泛指德育;樂:是指音樂、詩歌、舞蹈等文藝活動;射:射箭技術(shù),現(xiàn)泛指體育活動;御:駕馭馬車的技術(shù),也包括管理與自我管理;書,顧名思義指書畫藝術(shù),它不僅是一種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yǎng)性的工具和法寶;數(shù),即數(shù)學之數(shù),現(xiàn)代已經(jīng)延伸為“數(shù)理化”之數(shù)。“六藝”包含了德智體美諸方面。“游于藝”,就是要讓服刑人員時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讓服刑人員掌握就業(yè)謀生的各種本領。
一是傳承三晉歷史文明,讓監(jiān)獄特色文化“符合道”。“華夏文明看山西”,三晉歷史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原一監(jiān)將“三晉歷史文明”作為豐厚的教育改造資源進行了廣泛傳承。在教育矯正樓設立了山西文化名人荀子的《勸學》全篇木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xiàn)了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堯舜禪讓、稷播百谷、倉頡造字等“三晉歷史傳說典故”和仁者愛人、重義輕利、修身崇禮、智行千里、誠實守信、孝親敬老的“晉商精神”;建成了長達92米,包含26個歷史故事和42個歷史人物的“三晉歷史文化墻”,用以勸人向善、見賢思齊、修身明禮;用五臺山、平遙古城、云崗石窟、喬家大院、黃河瀑布等圖畫對服刑人員活動室進行了裝點,讓服刑人員足不出戶就可領略“三晉名勝”的無限風光;將荀子、王勃、關羽、晉文公、王之渙、王維、白居易、司馬光等三晉歷史名人的畫像,懸掛在監(jiān)內(nèi)各個樓宇的樓道上,讓那些塵封的歷史文化名人“復活”于現(xiàn)實之中,讓每個服刑人員都沉浸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感受到文化名人的歷史脈搏、文化氣息和思想精髓。
二是以弟子規(guī)問己心,讓監(jiān)獄特色文化“體現(xiàn)法”?!兜茏右?guī)》是清朝山西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nèi)容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處、待人接物和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是中國傳統(tǒng)家教、家規(guī)、家訓、家法的集大成者?!兜茏右?guī)》總敘開宗明義“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所以,太原一監(jiān)將《弟子規(guī)》作為服刑人員的第一規(guī),先后聘請《山西青年報》講師團、《百家講壇》主講人錢文忠教授、山東電視臺《天下父母》欄目組等社會知名人士和志愿者為罪犯講解《弟子規(guī)》;要求每名服刑人員必須熟讀《弟子規(guī)》,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罪犯必須背會《弟子規(guī)》。目前,全監(jiān)90%以上的服刑人員均可熟讀、熟背《弟子規(guī)》。
三是豐富監(jiān)內(nèi)文化活動,讓監(jiān)獄特色文化“形成勢”。太原一監(jiān)把“學習文化經(jīng)典”作為教育改造規(guī)劃中的重要板塊之一,開設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開發(fā)了“國學經(jīng)典興趣班”,設立了“國學興趣小組”,每年舉辦一次“誦讀經(jīng)典,啟迪智慧”大型誦讀比賽活動;監(jiān)獄成立有文藝隊、籃球隊、管樂隊、乒乓球隊,每年開展一次“文化藝術(shù)節(jié)”,每年一個主題,已連續(xù)舉辦了16年;監(jiān)獄利用節(jié)假日和工、課余時間組織服刑人員進行隊列比賽、拔河比賽、心理健康操、趣味游藝競賽、歌詠比賽、讀書月活動、書畫手工藝作品展、圖書展銷活動、征文活動、消夏電影節(jié)、文藝匯演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陶冶了罪犯情操,凈化了改造氛圍,弘揚了改造正氣。
四是應用傳統(tǒng)文化元素,讓監(jiān)獄特色文化“充滿美”。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元素題材廣泛、內(nèi)涵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久遠,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太原一監(jiān)在監(jiān)獄文化建設中,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進行了廣泛應用。在監(jiān)內(nèi)文化廣場,建設了寓意“心靈復蘇”的雕塑,安裝了34盞“法德”宮燈;在綠地草坪中點綴和安放了15塊文化石和7部仿古鏤空鐵書;選用《大學》的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將兩棟服刑人員監(jiān)舍樓分別命名為“明德樓”、“至善樓”;廣泛運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楹聯(lián)文化”,在“教育矯正樓”張貼了“國學蘊真知將五千年箴言品來做人唯道德二字,法律濯善惡把兩三教訓記住修身要謹慎一生”文化楹聯(lián),在“明德樓”張貼了“彎月嗟嘆往時為何繆想,暖陽勸慰今后怎個端行”拆字楹聯(lián),在“至善樓”張貼了“至此卸重壓辭別舊我,從今拾初善置換新生”嵌字楹聯(lián)等;選用《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正心”,將監(jiān)內(nèi)運動場命名為“正心運動場”;從中國的“古詩詞文化”中精心挑選80多首詩詞,建成了“百米古詩長廊”;將7個標準化教室分別命名為“忠、孝、仁、義、禮、智、信”教室;將“二十四孝故事”用磚雕的藝術(shù)形式懸掛在監(jiān)舍走廊;多次邀請當代書畫名家、著名作家進監(jiān)采風,為監(jiān)獄留下300多幅書畫作品和60多首詩篇。這些特色文化形式,使監(jiān)獄的文化特質(zhì)得到彰顯,文化活力得到激發(fā),文化魅力得到提升。
文化如水,匯聚涵養(yǎng),清明澄澈,奔騰澎湃,浩瀚深邃,靈魂激揚,千變?nèi)f化,乃滋乃潤,善利萬物而不爭,為有“七善之德”。文化如山,生長積累,巍峨崢嶸,逶迤磅礴,厚重莊嚴,充實光輝,千姿百態(tài),亦精亦微,能生萬象而不矜,因具“九如之品”。自2008年以來,先后有27名省部級領導,20多個省份的監(jiān)獄單位到太原一監(jiān)參觀交流。2010年9月1日,央視《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到太原一監(jiān)宣講《弟子規(guī)》,他由衷地感嘆:“這里與其說是一所監(jiān)獄,倒不如說是一個充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氛圍的養(yǎng)成所、教育所,一個培養(yǎng)人的地方。”2010年11月20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王樂泉視察太原一監(jiān)時,稱贊太原一監(jiān)的文化建設“文化品位很高,非常突出,非常優(yōu)秀”。“特色文化監(jiān)獄”已經(jīng)成為太原一監(jiān)一張靚麗的形象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