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28日,由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與丹麥人權研究所聯(lián)合主辦的2014年中國高校人權教育研討會在天津舉行。來自中國、丹麥、瑞典、澳大利亞等國高校與研究機構人權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高校人權教育,介紹國際人權研究、教育和實踐的最新進展,就人權教學方法進行示范與交流。來自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交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人權研究專家受邀做客南開大學張彭春人權論壇,以“中國人權發(fā)展的現(xiàn)實關切與理論回應”為主題展開演講。張彭春人權論壇為紀念南開大學人權教育奠基者張彭春教授而創(chuàng)立,定期邀請國內外人權專家進行講座與研討,旨在弘揚南開大學人權研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開拓研究視野,促進學術創(chuàng)新。
丹麥人權研究所項目官員喜兒(Tiziana Tota)、顧問瑪麗·路易絲(Marie Louise),瑞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法研究所北京項目辦公室主任葛珍珠(Merethe Borge MacLeod),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健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上,瑪麗·路易絲介紹了北歐人權機構發(fā)展情況。她表示,本次研討會形式和內容上并重,符合人權原則和人權教育的理念。希望大家過探討交流人權教育經驗,更好地理解人權教育理念與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實現(xiàn)溝通互助。與會專家學者就中國接受聯(lián)合國第二次普遍定期審議情況,執(zhí)行聯(lián)合國經社文公約履約報告審議、殘障人士權利保障、人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政治學、社會學、哲學等領域的人權研究進展做了大會發(fā)言,并展開小組討論。此次研討會形式新穎,采用分組圓桌就坐方式,在大會演講中注重互動與討論,引入角色扮演和游戲體驗的方式改進人權教學方法,現(xiàn)場氣氛活躍、討論熱烈深入。
據(jù)了解,南開大學在人權教育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1947年該校張彭春教授當選為聯(lián)合國第一屆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直接參與了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作出了舉世公認的重要貢獻。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近幾年來,在中國人權研究會的指導和幫助下,中心所有專兼職人員共同努力,在學術研究、知識普及、咨詢服務、人權交流、人權教育和對外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尤其是出版了系列《中國人權在行動》叢書、出版了有關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第一本藍皮書、參與了多項國家人權政策的咨詢和服務,以嚴謹?shù)膶W風、高質量的研究和咨詢成果,贏得了來自政府和學界的好評。2011年,根據(jù)《教育部、中國對外宣傳辦公室關于共同組建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的通知》,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被批準為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這是教育部組織落實“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相關內容的重要舉措之一。丹麥人權研究所由丹麥國家政府建立,是一所獨立的跨學科研究機構,受到國際社會多方人士的支持,其業(yè)務范圍包括研究、教育以及國家和國際項目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