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中央兩個決定的關系
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若干重大問題,相繼作出了兩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這兩個決定是在新的形勢下、新的歷史起點上,就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進一步發(fā)展、完善指明了方向,作出了規(guī)劃,提出了舉措。前者“全面深化改革”是總體構思、部署;后者“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前者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深化,又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的重要保障。
二、黨中央兩個決定是中國發(fā)展新階段人權保障的宣示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其“總目標是完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正體現(xiàn)憲法規(guī)定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中央的兩個決定強調,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這就進一步明確告訴我們,深化改革、厲行法治,在全社會實現(xiàn)公平正義,最終目的是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享有充分人權提供條件。權利不能超出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局限。也就是說只有提供足夠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人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三、中國的改革、法治與國際人權保障事業(yè)
我國是世界大國,是文明古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現(xiàn)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據預測,今年GDP可達10萬億美元,并且正在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改革,法治和人權保障事業(yè)的完善與發(fā)展,必然會對國際人權保障事業(yè)產生深遠影響。
1、習近平關于中國夢的闡釋將對國際人權保障事業(yè)注入新動力。中國一貫堅持民族獨立。對外關系上堅持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等五項和平共處原則,在國家關系、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中已經產生了積極影響。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國承擔著參與世界治理的國際義務。我們一直堅持以聯(lián)合國憲章和國際行為規(guī)則行事。十八大以后,習近平同志提出中國夢及其對中國夢的闡釋,對人權理論是新發(fā)展。他說:“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從人權理論說,中國夢是中國人民享有充分人權的夢。而這里所列的人權主體既有個人也有國家和民族,是復合型人權主體。將國家列為人權的主體,《聯(lián)合國憲章》已有規(guī)定?!稇椪隆烽_宗明義寫道:“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zhàn)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創(chuàng)造適當環(huán)境,俾克維持正義,尊重由條約與國際法其他淵源而起之義務,久而弗懈,促成人在自由中之社會進步及較善之民生。”這里將各國的平等權利與人格尊嚴和價值相提并論,肯定了大小國家是人權的主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冷戰(zhàn)時期,聯(lián)合國雖然相繼通過了《國家權力與義務宣言草案》、《關于各國內政不容干涉及其獨立與主權之保護宣言》等文件,但涉及人權保障的公約、宣言,往往只偏重強調國家義務而忽視國家權利和主權。當代,在一些大國操縱下,在人權高于主權的口號下,以維護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少數大國甚至繞過聯(lián)合國對主權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或武裝入侵(如對阿富汗、伊拉克、利比里亞和敘利亞等國明里和暗里的進行的戰(zhàn)爭)。致使中東和非洲數十萬無辜平民被殺害。據統(tǒng)計,僅敘利亞一個國家就達近20萬人,時至今日,殺戮在那些國家仍在繼續(xù)。近代和當代慘痛的歷史和血腥的事實再次告誡世人,民族不獨立,國家主權遭侵犯,人權就無保障。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夢的內涵已為不少國家領導人所認同。前天,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主旨演講中,他又提出本地區(qū)的人民要尋找新的合作方式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亞太夢想,提出堅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時時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亞太繁榮進步。這就在中國夢的基礎上,擴展提出亞太夢,從一個地區(qū)范圍闡釋了他關于人權發(fā)理念,對國際人權保障有新的重要意義,從而必將為國際人權保障事業(yè)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2、既肯定人權的普遍性,也肯定人權的特殊性。本著這一原則,多年來,注重生存權與發(fā)展權,我國的人權理論和實踐有了長足發(fā)展。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兩個決定,將在人權政策和實踐上進一步為國際人權保障做出貢獻?;诿褡迤犯窈蜕鐣髁x理念,我們奉行的原則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其實,當我們貧窮時,一些國家并不允許我們獨善其身。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壓迫剝削我們,妄圖分解我們的國家。即使新中國建立至今,我們也一直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和遏制。而現(xiàn)在當我們剛實現(xiàn)小康不久,仍在全面建設小康還談不上富裕時,則依其所能為世界、為國際人權事業(yè)作貢獻。聯(lián)合國組織維和部隊,在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我國派出的數量最多;西非國家發(fā)生高死亡率的埃博拉疫情,我國的醫(yī)療隊不顧安危迎難而上;由于疾病和災害,非洲一些國家人民遭受危害,我國無償捐出物資和現(xiàn)匯多達數千萬美元。受到聯(lián)合國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贊譽。在國際經濟、政治交往,在國際安全、反恐斗爭,在國際人權保障上,我所提倡互利共贏、相互包容、共同發(fā)展,不以鄰為壑,不損人利己;我們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維護國家主權,決不會把觸角伸到別國疆域之內討便宜;我們共謀共同安全,保障每一個國家都安全,通力協(xié)作反對國際恐怖主義,不以一個國家安全而致使其他國家不安全,更不以犧牲別國安全,而謀求自己國家絕對安全;人權保障上,主張交流經驗,平等對話,促進保障向更高水平發(fā)展,不以意識形態(tài)別親疏,不以雙重標準丑化別國,進行對抗??傊?,是以鄰為伴,推進建設和諧世界,不像有的國家那樣,以自己國家利益為座右銘和行為出發(fā)點,危及世界和平。
3、隨中國實力增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人權保障的思想將對國際人權保障事業(yè)帶來新的影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內涵和精邃哲理,已經并將進一步影響國際人權事業(yè)。我國參加起草《世界人權宣言》的代表張彭春先生,在起草過程中,各國代表對一些條款爭執(zhí)不下時,組織大家學習儒家的中庸之道,使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他將儒家“仁”和“禮”的思想融入宣言內容,如體現(xiàn)于《宣言》第一條的:“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即是實例。“張彭春先生的貢獻,受到領導起草的羅斯??偨y(tǒng)的夫人埃蓮娜•羅斯福的很高贊譽。時過半個多世紀,當1991年我們訪問北美時,曾和張彭春先生一起工作的加拿大代表漢夫萊先生,仍對張彭春先生和他對《宣言》注入的中國文化贊不絕口。改革開放后,我國參加國際人權活動和人道主義事業(yè)增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得到大范圍傳播。日內瓦國際紅十字會大廳鐫刻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例證。以儒家學說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如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已成為黨的方針政策。關于以人為貴的思想,“人者,天地之心也”,“天生萬物,唯人為貴”。關于愛人的思想,“仁者人也”,“仁者愛人”。關于愛護老幼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于愛人與愛己的關系,“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統(tǒng)治者要重視人民的思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關于和的思想,“天下為公”,“協(xié)和萬邦”,“和為貴”,“和而不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類合之,天人一也”,等等。一定會在國際人權事業(yè),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產生新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巴黎集會宣言(湯一介先生考證,系集會主席講話。):“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兩千五百年前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這里說的孔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無論是宣言或是講話,都說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建設和諧世界、使人們享有充分人權的思想資源。只要我們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的原則,將其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人權保障事業(yè),就能使之在中國人權保障事業(yè)中發(fā)揚光大,為國際人權事業(yè)作出貢獻。
(劉海年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ū疚恼掳鏅鄬僦袊藱嗑W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