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網(wǎng)1月6日訊(石冬冬) 2019年1月6日,“推進新時代人權研究:學術期刊的角色”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研討會由《人權》雜志社、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復印報刊資料》法政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lián)合舉辦,來自全國近50家期刊雜志社和學術集刊的負責人和編輯,近20家高校、研究機構和媒體的專家學者等80余人參加研討。會議期間,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韓大元接受了中國人權網(wǎng)的專訪。
韓大元認為,人權是判斷一個國家的法治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2004年人權入憲以后,人權已經(jīng)成為了國家價值觀的一部分,國家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都以人權為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術期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其推動了人權理論的發(fā)展,特別是人權基礎理論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期刊將我國在人權方面取得的進步以學術方式向外界傳播。此外,期刊還扮演了向社會普及人權觀念的角色。
韓大元強調(diào),雖然40年來中國在人權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能忽略的是,整個社會在人權意識、人權文化方面還沒有形成共識,所以期刊要積極引導,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人權文化水平,特別是各級公務員,包括領導干部,要正確理解人權,掌握人權的含義,將對人權的認識統(tǒng)一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關人權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上來。
韓大元表示,通過期刊推動人權理論的發(fā)展及學術進步,其中最根本的是如何把我國在人權方面取得的成就通過學術方式加以表達,特別是中國人權理念中的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獲得感,其實就是將執(zhí)政黨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轉化到人權話語中。同時,期刊既要關注理論和價值的研究,也要關注到實踐中具體的人權,通過具體人權和個案來推動人權的理論發(fā)展。
對于本次會議的召開,韓大元認為其具有重大意義。學術期刊同仁聚集一堂,專題研討人權學術狀況及其學術發(fā)表議題,這在國內(nèi)還是第一次。與會代表們評估了過去期刊在人權理論研究中的作用,交流了在新時代如何通過期刊的學術功能,進一步提高人權理論研究水平,推動中國人權理論進一步體系化、精細化、國際化。今后期刊要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人權理論的發(fā)展,在過去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和基礎上,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推動人權發(fā)展,讓國際社會聽到來自中國人權實踐的新鮮經(jīng)驗和新的學術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