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主辦的“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權觀比較”國際視頻研討會召開。研討會采用實體會場和網絡會場相結合的形式,武漢以外的專家通過網絡平臺參與研討。來自中國和聯(lián)合國人權高專辦、奧地利、荷蘭、英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40余位專家學者和官員圍繞“人權價值觀與抗擊新冠疫情”“人權保障與抗擊新冠疫情”“人權文化多樣性與團結合作抗擊疫情”等議題展開討論,達成系列共識。近百人在線觀摩會議。
生命權是人的尊嚴的基礎,是一切權利的出發(fā)點
在這次疫情中,由于疫情防控措施而產生的人權沖突也逐漸顯現(xiàn)。是生命高于一切還是自由重于生命;是生命至上還是力求在挽救生命與經濟發(fā)展之間取得平衡?東西方人權觀差異導致各國采取不同的抗疫措施,也產生了不同的抗疫結果。對這一問題,與會專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韓大元教授認為,生命權與自由價值的平衡要基于比例原則的合理運用。生命與自由同等重要,當無法平衡時,我們選擇生命作為優(yōu)先價值,并以比例原則尋求合理的道德基礎。面對病毒,國家需要平衡各種利益,包括國家投入、經濟發(fā)展等。在這次抗疫大考中,中國寧可承受經濟下滑壓力,選擇拯救每個生命,平等保護面臨病毒威脅的生命,讓人們感受生命的神圣與尊嚴。
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李云龍教授指出,不同生命價值觀指導下的疫情應對方式,產生了明顯不同的結果,其中以生命優(yōu)先、生命至上為指導原則的中國抗疫行動,已經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zhàn)略成果。
維也納大學路德維希·博爾茲曼人權研究所科學主任邁克爾·萊桑德·弗雷穆思教授比較了奧地利和德國的防疫方法,認為考慮到人權背后的價值觀,各國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反映了該國對于個人與公眾關系的不同理解,對個人和集體利益優(yōu)先程度的不同考慮。至少,在某一個點上,所有措施都是正當和合理的,即它們承認隱藏在人權背后的基本原理:人的尊嚴。
協(xié)調各項人權保護,基層善治發(fā)揮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爆發(fā)這一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偶然事件,打破了社會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使人權保障受到挑戰(zhàn)。在疫情防控中如何更好協(xié)調各項人權保護是各國都需要面對和思考的話題。
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何士青教授以疫情防控為范例,對基層善治與人權保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基層組織在中國疫情期間通過具體工作盡最大努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成為聯(lián)系群眾與商家的橋梁,分發(fā)所購物資,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水準權的實現(xiàn)。另一方面,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和基層醫(yī)務人員通過網絡診斷、送藥上門等方式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yī)需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權。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指出,根據(jù)聯(lián)合國相關人權文書,包括生命健康權在內的所有人權必須平等享有,不得有所歧視。疫情發(fā)生后中國政府竭力平等保障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權,切實保障工作權、知情權等各項權利,努力協(xié)調各項人權保護。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跨學科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克里斯蒂娜·賓德教授分析了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實現(xiàn)公民政治參與權。她認為疫情期間選舉方案的選擇最終取決于一國的國內情況,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英國杜倫大學杜倫法學院院長湯姆·布魯克斯認為,自疫情暴發(fā)流行以來,人們花費更多精力去保護地球,這應會成為疫情暴發(fā)的遺留影響。另一遺留影響則是通過封鎖人類社會,使得人類更加尊重與自然的關系。
加強全球合作,協(xié)同抗擊疫情
冠狀病毒是一個無國界的“敵人”, 需要在聯(lián)合國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領導下,通過全球合作,集體面對這一共同挑戰(zhàn)。巴基斯坦外事委員會主席、巴中學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議員表示,有些西方國家不應該把疫情作為批判中國的武器,任何試圖指責或妖魔化任何國家、團體或民族的行為都是錯誤的。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與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相比,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更為成功也更有成效。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跨文化人權中心主任湯姆·茨瓦特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學亞歷山大·諾普斯從法理和司法角度深入分析了美國一些地方對中國發(fā)起的所謂法律訴訟案,指出這些訴訟根本不具有勝訴的可能,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操弄民意、欺騙民眾。
聯(lián)合國人權高專辦駐幾內亞代表帕特里斯·瓦哈德博士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背景下,某些國家對中國進行污名化,發(fā)表仇恨言論的做法,是站在合作與團結的對立面,是令人氣憤和不可接受的。他呼吁,大家要克制情緒,重新團結起來,扭轉人類團結和國際合作日益下降的趨勢,努力造福人類。
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學者認真聆聽彼此發(fā)言、互相包容借鑒并分享經驗,在熱烈的交流與互動討論中,跨越鴻溝,增進理解,呈現(xiàn)出一場高質量、富有深度和成效的研討會。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面對疫情可以獨善其身,各國團結合作是戰(zhàn)勝疫情的關鍵。
本次研討會系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的“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國際視頻研討會的第四場會議。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39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