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莎姐”青少年維權崗(攝影:焦飛)
堅持兒童優(yōu)先原則,強化政府和社會保障兒童權益的責任,建立兒童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銜接機制,做好犯罪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工作,切實保障兒童權利。重慶市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于2004年創(chuàng)立“莎姐”法律服務,包括“莎姐”青少年維權崗和“莎姐”法治宣講團。
“莎姐”青少年維權崗主要面向未成年人,以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基本內容。積極服務于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在全區(qū)9所中學設立“莎姐”校園法律社團,建立了4個觀護幫教基地,4個法治教育基地,確保未成年被害人的權益得到全面保護。
《莎姐講故事》漫畫口袋書(攝影:焦飛)
2007年起,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以手繪漫畫口袋書的形式,編印《莎姐講故事》叢書,根據(jù)青少年的需求,采用了他們最喜愛的四格漫畫的形式,使法治教育更加生動有趣。
“莎姐”法治微課堂(攝影:焦飛)
此外,通過搭建“莎姐”法治教育基地,設立法治安全教育中心,以“青春”為主題,將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融為一體。讓青少年能夠形象認識觸犯法律的危害和掌握面對危險時的應對措施,教育青少年提高法律安全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辦案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的綜合司法保護和犯罪預防幫教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平臺、快速反應的聯(lián)動機制。為充分發(fā)揮“莎姐”品牌作用,積極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提出了搭建“莎姐”未成年人幫教維權云平臺(以下簡稱“莎姐”云平臺)的構想。2018年下半年“莎姐”云平臺開始籌建,2019年1月“莎姐”云平臺一期上線試運行。
“莎姐”云平臺(攝影:焦飛)
“莎姐”云平臺建立后,為提升平臺實效,大渡口區(qū)人民檢察院將原有的線下資源與線上平臺進行了整合。
一是整合“莎姐”志愿者資源。全面發(fā)揮各行業(yè)“莎姐”志愿者隊伍作用,志愿者通過平臺領取幫教、幫扶任務,在線回答法律咨詢、發(fā)布普法課程等;平臺鏈接重慶市心理咨詢專家?guī)?,心理學專家以志愿者的名義通過平臺接受預約和咨詢。
二是整合“莎姐”成員單位資源。平臺有效整合紀委監(jiān)委、宣傳、公安、市場監(jiān)管、城市管理等20個職能部門、各個街鎮(zhèn)和30所中小學資源;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單位、監(jiān)護人、社工、“莎姐”志愿者均在平臺開通賬號,在線上傳工作信息、接受工作任務;推動“莎姐”云平臺和基層黨建智慧云服務平臺等大數(shù)據(jù)資源共享,實現(xiàn)“莎姐”品牌和基層黨建引領社區(qū)治理相結合。
三是建立“莎姐”觀察員制度。設立涉未公益訴訟“莎姐”觀察員制度,將處于線索一線的學校安穩(wěn)、德育等工作負責人及學校家委會主任發(fā)展為“莎姐”觀察員;將校園周邊食品、藥品、環(huán)境安全等六類線索納入未檢公益訴訟線索移送范圍,及時制止不法侵害,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由于“莎姐”法律服務緊貼群眾關切,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堅持久久為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2014年,重慶市大渡口區(qū)拓展“莎姐”法律志愿服務的載體,成立了“莎姐”法治宣講團,并創(chuàng)建了“定點式聯(lián)系、點菜式選題、專題式宣講、問卷式反饋、多樣式呈現(xiàn)、項目化管理”的“五式一化”宣講機制。成立以來共開展巡回宣講500余場次、受眾10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