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屆會議將于2021年9月13日-10月8日召開。近日,中國人權研究會向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屆會議提交書面發(fā)言。
以團結和奮斗實現(xiàn)人權
2021年,無論對于中國還是對于世界各國而言,都是充滿挑戰(zhàn),也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在20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它的100周年華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在人權領域的一個重要努力,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中國在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以后,會進一步地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奮斗。這也就意味著,小康社會的建成為更加充分有力的保護人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人權會在政府和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積極努力之下達到一個更高的保護和實現(xiàn)水平。從人權實現(xiàn)的角度分析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經驗:
第一,一國的人權方向、道路與節(jié)奏必須適應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huán)境,必須符合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和思想觀念條件。可以想象,如果中國不是在20世紀70年代步入了改革開放的政策環(huán)境,而是按照某些西方國家提供或者建議的模式去進行建設,那么中國的經濟水平可能難以提升,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1978年,中國的貧困人口數(shù)量達到7.7億。在很多地區(qū),吃飽穿暖都是一個被人們關注和憂慮的問題。而到了2020年底,絕對貧困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全部解決。這個成就獲得了各國政府和人權專家的肯定,受到了聯(lián)合國的贊譽。中國把生存權和發(fā)展權當成首要人權,積極解決人民生活中最緊迫的需求,最終脫貧攻堅取得成功,有效建成了小康社會,堅實地保護了人權。這個人權進程是中國在人權領域的審慎選擇,是按照自身的社會條件選擇人權道路的成功證明。
第二,中國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表明,在人權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僅具體人權工作在不斷改進,而且對人權的認知也在不斷升級。20世紀70年代,中國所提出的小康社會目標主要還是一個經濟現(xiàn)代化領域的概念。及至20世紀90年代,經過20年的發(fā)展,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所以,中國通過對本國情況和世界各國情況的觀察,于2002年進一步豐富了小康社會的評價指標。此時,經濟仍然是基礎,但同時加入了政治民主、教育拓展、文化繁榮、環(huán)境美好一系列的要求。這樣,中國的小康社會就從生存權、發(fā)展權延伸到政治權利與公民權利、環(huán)境權、教育權、文化權、社會權利等一系列權利在內的人權體系,社會建設的要求也更加立體和豐富。正是在這種認知迭代的基礎之上,中國的小康社會建設有了宏遠的目標,有了更嚴格的評價尺度,對于政府各級各類工作人員以及民眾有了更加明確的任務布置。所以,小康社會的建成見證了中國人權事業(yè)的認知升級和實踐發(fā)展。
第三,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的成功再次證明,人權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概念,它需要各個方面的堅持努力。人權顯然不是一個只要抱有良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的理想。應當把人權的實現(xiàn)看成是一個內容細致而復雜的社會工程,而遠遠不僅僅是一個崇高而飄渺的概念。中國的小康社會歷經40余年社會各個方面的建設,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到普通民眾,從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到一線的工作人員,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一些人直接犧牲在扶貧第一線。可以說,小康社會的建成是中國人民用高超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一點一點積累建設成功的。中國人權事業(yè)的提升是靠中國的各部門、各領域工作人員辛苦而堅實的努力得到的良好結果。那些期待不勞而獲就能夠提升本國人權的想法都是簡單、幼稚的。那些通過將他國的人權批評得不堪入目,以為由此就顯得本國人權很出色的觀點更是錯誤的。人權既不是上帝賜予的,也不是政府不加干預就能實現(xiàn)的。沒有奮斗,任何一種權利都難于實現(xiàn)。
第四,人權的實現(xiàn)依賴于國際合作。人權與社會進步緊密相連,在全球化的社會背景下,人權與國際社會的總體改進密不可分。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人權是社會進步的結果。只有社會進步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的自我意識才能覺醒,才能認識到人的價值與尊嚴,才能夠不斷的為更多的人去爭取權利。與此同時,人權又是社會進步的動因。正是因為人們對權利的追求,對于幸福生活的渴望,才推動了更多的人在科學技術經濟方面不斷深化,不斷改進,不斷提升,為人們的美好生活奠定各方面的基礎。既包括物質基礎,也包括技術基礎、科學基礎,還包括文化藝術基礎。因此,沒有社會進步,人權就無從談起。中國的小康社會建設與改革開放同步,改革解放了中國政府和民眾的思想,解放了中國人民蘊含的生產力,開放的國際市場則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梢哉f,沒有中國的對外開放,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就不會如此堅定、如此迅速。同樣,小康社會的建成、中國人權水平的普遍提升也必然為世界各國的人權提升提供支持的條件??缭絿绲馁Q易與投資、文化教育交流、法律制度建設,是全球人權總體提升的重要手段。
當今,人類社會的進步達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段。2021年,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不僅新冠疫情沒有得到根本的控制,而且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國際格局也存在著諸多令人憂慮的方面??梢哉f,當人類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之時,我們面臨的風險仍然嚴峻。根據(jù)聯(lián)合國公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很多國家因為新冠疫情經濟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甚至十年的建設成果都直接付諸東流。因此,對于很多國家而言,如何攻克險阻,渡過時艱,是極為關鍵的問題。當前,不僅人們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受到了很多的威脅,而且人民的基本安全,特別是生命健康安全,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有必要增強團結,通過國家之間的合作,國家與國際組織的合作,來更有效地利用人類資源,充分維護每個人的基本安全與自由,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努力。在危機情況下,人類社會應當避免國家之間沒有必要的沖突,特別是那些彼此攻擊、相互傾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理性,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實現(xiàn)更高水平的國際協(xié)調,更有效地應對共同的困難。
人權應當是各國通過團結協(xié)作,不斷提升人類幸福指數(shù),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建設性工具,而不應當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國家集團去攻擊另外一個或一批國家的進攻性工具。只有正面、積極、健康的應用人權,人權才能夠真的實現(xiàn),才能夠無愧于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理想和閃著金光的字眼。期待世界各國能夠更好的團結協(xié)作、共同努力,為實現(xiàn)人人擁有充分的人權而做出真實有效的貢獻。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39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