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 鏑】
近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表所謂國別人權報告,妄評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權狀況,卻唯獨諱言美國自身存在的人權問題。事實上,美國兩家巨頭飲料公司眼下正面臨供應鏈中勞工權益被嚴重侵犯的指控。據報道,其主要的糖供應地——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甘蔗田地和制糖工廠存在嚴重的剝削用工制度。
與其說這令人意外,不如說更讓人震驚。
被曝光的馬邦甘蔗地收割工人的勞動現(xiàn)狀慘不忍睹:在沒有自來水、廁所和休息處的田地里,由于痛經及衛(wèi)生條件無法保障,女性工人不得不向包工頭借錢做摘除子宮的手術,以保證她們可以一直在田里干活。當地有些村子甚至成了“無子宮村”。對于男性工人來說,甘蔗地的務工模式讓他們陷入無盡的債務泥潭。包工頭以貸款的方式提前支付工資,迫使工人不斷勞作以償還貸款。工人權利組織和聯(lián)合國勞工機構將這種“以工抵債”的方式定義為強迫勞動。
多年來,美國占據“人權衛(wèi)士”的道德高地,頻繁對他國指手畫腳,甚至以莫須有的“強迫勞動”帽子阻止他國商品入境。而對本國企業(yè)供應鏈上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美國卻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敏感與責任。
面對上述持續(xù)幾十年、傷害數百萬人的殘酷情形,美國公司的解決辦法卻是公關加糊弄。他們花費巨額的公關費用,制作美觀的網站頁面和報告,向世界“承諾”解決其供應鏈中的人權問題。
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媒體曝光,人們發(fā)現(xiàn)這種“承諾”僅僅停留在表面,很少落到實處。美國有關公司的一家特許經營供應商高管表示,美國公司很少去實地考察,只依賴供應商監(jiān)督勞工問題,公司代表在監(jiān)管原料質量、生產效率和環(huán)境問題時非常認真,但幾乎從未提及勞工問題。
這種選擇性忽視并非個別現(xiàn)象,而是早已遍布美國各行各業(yè)的供應鏈。
《華盛頓郵報》2019年披露,美國幾家知名大型巧克力公司采用的可可豆原材料近20年來大多由西非童工采摘。從事可可豆采摘的童工人數高達200萬,每人每天報酬不足1美元。英國電視四臺2020年報道,美國某知名咖啡公司使用的咖啡豆由危地馬拉13歲以下的童工采摘。這些童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時長超過40小時,年紀最小的不過8歲,而他們的單日薪資有時只買得起一杯咖啡。
與美國公司相關的勞工慘劇只發(fā)生在美國境外嗎?不是的。實際上,“現(xiàn)代奴隸”散布于美國社會各個角落,讓美國成為強迫勞動重災區(qū)。今年初,美國食品公司供應鏈中的人權丑聞曝光。被稱為全球“四大糧商”的美國嘉吉、邦吉、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和法國路易達孚,以及美國聯(lián)合谷物與駁船公司等大型商品貿易商,都被證實在供應鏈環(huán)節(jié)存在強迫囚犯進行勞動的問題。
美國臭名昭著的私營監(jiān)獄系統(tǒng)更堪稱當代奴隸制式的“集中營”——囚犯們在150多年前的奴隸們曾勞作過的種植園土地上勞作,并在工作中受到嚴重傷害。一旦自己無力或拒絕勞動,就會受到獄方花樣百出的懲罰。
從美國漫長的奴隸制歷史,到監(jiān)獄系統(tǒng)中“大規(guī)模、高強度、低報酬”的強迫勞動;從大量移民勞工被偷運至美國各地從事近乎奴役的繁重工作,到每年約50萬童工被強制當作廉價勞動力……人們不禁要問,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早已成為歷史的“奴隸制”,為何竟仍然存在于美國?
令人咋舌的罪惡背后,是美國對國際勞動法公約的蔑視和逃避。在全球8項勞動核心公約中,美國僅批準了2項,是批準公約數量最少的國家。特別是與強迫勞動問題直接相關的《強迫勞動公約》《強迫勞動公約補充議定書》《關于廢止強迫勞動的公約》等3項重要法律文件,美國一項也沒有簽署。
強迫勞動只是美國人權問題的冰山一角。眾所周知,種族歧視、槍支暴力等問題在美國遲遲難以解決。可以說,人權問題自美國建國伊始便已產生,時至今日仍然廣泛存在,甚至越發(fā)嚴重,是美國不折不扣的頑瘴痼疾。
近年來,美國以人權問題為由制定惡法,企圖破壞國際供應鏈產業(yè)鏈穩(wěn)定。美國還試圖拉歐盟入伙,推動“歐盟供應鏈法案”,打擊中國制造。然而歐盟國家并不買賬,隨著德國、意大利等13個國家的棄權,瑞典的直接反對,法案最終未獲通過。
事實證明,一味搞政治操弄,捏造供應鏈人權問題來破壞國際經貿規(guī)則、損害別國企業(yè)利益,這種顛倒是非而來的短暫獲利是不會長久的。
人權標準關乎最樸素的善與惡,關乎民眾擁有的是安全與健康,還是暴力與壓榨。美國的種種行為表明,美國在人權問題上以教師爺自居是何其諷刺,借用人權問題牟取政治經濟利益又是何其丑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