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妻无码aⅴ毛片花絮,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中國人權領域唯一專業(yè)網站
首頁>出版物>《人權》雜志

邁向空間正義:性別視角下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

來源:《人權》2024年第2期作者:張萬洪 趙金曦
字號:默認超大| 打印|

邁向空間正義:性別視角下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

張萬洪 趙金曦

內容提要:空間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也是社會關系的生產者??臻g領域長期存在著性別盲視,限制了女性的空間進入權和空間使用權,對女性造成結構性權利壓迫,這種權利壓迫生產了新的性別不平等。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具有破除物理障礙和生產社會觀念的功能,與社會變革結合,可從多重維度進行正義矯正。然而,作為正義矯正手段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本身,也存在性別盲視問題,設施建設、信息交流、社會服務領域的無障礙環(huán)境仍有改進余地。針對這一現(xiàn)象,性別平等提供了一個新的批判視角。因此,在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中引入性別視角,關注女性,尤其是殘障女性、老年女性等具有多重脆弱性群體的空間權利,有助于邁向空間正義。

關鍵詞: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 性別平等 空間正義 多重脆弱性

引言

人們普遍認同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但傳統(tǒng)上,僅將其視為就業(yè)、家庭、教育、經濟、文化等社會領域的現(xiàn)象。20世紀80年代,隨著空間社會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空間這一看似客觀的所在,實際上不僅是先在的、自然而然的容器,而且是社會的產物。在性別視角下,空間與性別存在雙向塑造的關系。已有的性別關系決定了空間資源的分配,而空間分配狀況又鞏固、生產著性別權力關系??臻g中存在的性別盲視(gender blind)現(xiàn)象,是指在空間設計與決策、使用與反饋中忽略了性別因素,將男性標準視為中性標準,從而導致女性在空間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分配、權利享有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對待。以性別審視空間,有助于理解和糾正空間生產過程中的性別盲視現(xiàn)象??臻g正義理論關注“空間生產過程中空間資源的占有與分配、空間權力運作的制約與規(guī)范、空間權利配置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等問題”,而性別視角關注社會資源的性別分配,二者具有結合的可能性:首先,在理論關切上,二者都關注資源在不同主體間的平等分配問題;其次,在批判路徑上,二者都關心身份認同,認為社會關系塑造了權力關系,并且這種權力關系鞏固著新的社會身份;最后,二者都關注特定群體的正義實現(xiàn)問題,試圖在批判的基礎上提出可行的變革措施。性別空間正義,就是空間資源在不同性別之間的平等分配。性別領域的空間不平等具體體現(xiàn)為女性空間權利的失落,受到結構性壓迫。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實現(xiàn)空間正義的有效手段。然而,作為空間的一部分,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本身也需接受性別視角的檢視。因此,需要重點闡釋兩個層次的命題:第一,無障礙環(huán)境是矯正包含性別盲視在內的空間非正義的重要手段;第二,作為正義矯正手段的無障礙環(huán)境本身,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著性別盲視問題,尚需進一步矯正。也就是說,存在兩個層次的正義矯正:第一,建設無障礙環(huán)境,以矯正空間中的不正義;第二,矯正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本身存在的不正義。

一、空間中的性別盲視

空間并非先在的,而是由社會關系塑造的產物,反映出某種社會觀念。“我們的大部分環(huán)境都是根據對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印象、他們各自的‘適當’位置以及他們的相對重要性來設計的。”空間中的性別盲視是指在空間設計、使用的過程中,對性別差異視而不見,而對所有人采取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表面上,性別盲視要求在空間領域不考慮性別因素,對所有人平等對待。但實際上,性別盲視的結果是空間成為由男性群體、為男性需求而建造的“男造世界”(man-made world)。男性標準代表了中立標準,而女性標準被替代了,女性需求也被忽略了。在男造世界中,男性與女性分屬中心與邊緣的兩端。女性的空間權利受限,主要體現(xiàn)在空間進入權和空間使用權兩方面,由于社會與空間存在雙向作用,女性群體遭受的空間權利壓迫是結構性的,這種權力關系進一步鞏固、生產著新的性別不平等。

(一)空間進入權受阻

空間理論經典作家亨利·列斐伏爾論證了進入空間的權利,他指出,資本生產著空間,資本的權力造就了“中心—邊緣”結構。資本借助政治權力,占據了城市中心這一資源聚集地,從而,不享有政治特權的人們被排斥在外,屈居于邊緣空間。“將群體、階級、個體從‘都市’中排出,就是把它們從文明中排出,甚至是從社會中排出。”一部分人的空間進入權被剝奪了。列斐伏爾通過這種方式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異化了空間。從廣義上看,不僅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且是任何權力關系,都在生產著空間。

相對于其他群體而言,女性空間進入權受到阻礙的方式更加隱蔽,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這種空間進入權的剝奪通常以女性主動放棄的面目展現(xiàn);第二,女性的空間進入權缺乏穩(wěn)定性;第三,在隱喻意義上,在社會矛盾濃縮體的城市空間中,女性特征缺失了。

由于以男性標準作為中立標準的公共空間設計往往忽視了女性需求,女性經常在妥協(xié)中使用公共空間。表面上,空間進入權被放棄了,但實際上,權利是被剝奪的。公共空間是陌生人之間共享的空間,往往對女性的安全、隱私、衛(wèi)生需求考慮不足。在公共空間,由于容易遭遇性騷擾,女性會減少公共交通出行、單獨出行的頻率。女性更容易在深夜感受到危險,大量女性因此放棄了黑暗空間的進入權。在衛(wèi)生方面,女性由于生理結構不同于男性,使用衛(wèi)生間的時間更長,而很多地區(qū)不同性別衛(wèi)生間的數量一樣,這導致女性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排隊,進入空間的時間成本更高。目前,這一情況已經得到逐步改善,不少地區(qū)要求對衛(wèi)生間進行一定的性別比例設置??傊?,許多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路線和目的地選擇,是女性用來保障自身安全的“應對戰(zhàn)略”。作為整體的男性掌控了公共空間,這導致城市空間尚未有效滿足女性的正常需求,抑制著女性對空間的占有和使用。

通常而言,居住于空間的中心,就意味著享有更好的資源。所以,居住權可以看作空間權核心??臻g資源,在不同的種族、不同富裕程度的人之間,同樣有著中心與邊緣的權力關系。例如富人和窮人總是居住在他們“應該”居住的地方,形成明顯的窮人區(qū)與富人區(qū)的空間隔離。相對于其他特定群體,女性空間進入權的受限方式更隱蔽?,F(xiàn)代人依然以家庭為單位居住,作為家庭成員的男性和女性并未因性別而形成明顯的空間隔離。然而,女性雖然表面上享有了空間進入權,但這種權利并不穩(wěn)固。在房屋消費市場,與男性相比,女性的購買力普遍不足,這也導致女性往往相對于男性而言,更希望通過婚姻關系得到房產。房產,作為昂貴的空間產品,變成婚姻中的重要資產,成為個體彌合性別不正義的特殊手段。

“當代城市景觀是典型的父權制運作的舞臺”。城市空間,這一濃縮了現(xiàn)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空間場所,體現(xiàn)出明顯的男性色彩,以隱喻的方式暗示了女性角色在空間中的失落。魏斯曼運用空間二分法,賦予空間以性別氣質。其中鋼筋水泥建成的高樓大廈有高大、威嚴的特征,被認為具有男性氣質;洞穴、平房等圓形的建筑,具有圓潤、平滑的特征,被認為具有女性氣質。前者在現(xiàn)代空間占據了主導地位,備受推崇。這種隱喻中蘊含稍顯復雜的過程:第一,賦予性別以某種氣質;第二,賦予空間以某種氣質;第三,氣質等同于氣質,則空間象征著性別。雖然性別氣質觀念正在經受女性主義者的挑戰(zhàn),但從這些觀念也可看出,不少人認為男性特質相對女性特質而言更優(yōu)秀,這也象征男性空間更受歡迎。

(二)空間使用權受限

空間中的身份認知由性別權力關系決定。即使男性與女性共享同一空間,兩者使用空間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女性空間使用權受限主要表現(xiàn)為:在公共領域,女性的身體更加拘束;在職場領域,女性在工作空間受到更多監(jiān)視;在家庭領域,女性承擔著為家庭服務的責任,其角色更多是空間的無償服務者而不是真正使用者。

整體上,空間配置體現(xiàn)出男性和女性分屬公共空間和家庭空間的特征。首先,在公共空間使用過程中,女性顯得更為拘束,體現(xiàn)出更多的順從。由于社會觀念的影響,女性被教導需要保有某些品質。女性在空間中的形象與活動被定義為拘謹的、私密的、精致的、被凝視的、善于服務的,而男性則被定義為開放的、豪爽的、粗獷的、凝視他人的、不善服務的?;谶@些差異,女性在公共場合像男性一樣的行為將被視為不合乎禮儀,女性對空間的使用程度和活動范圍都因此而被大大縮小了。同時,這種性別印象也導致人們認為男性在大部分工作中都更加具有優(yōu)勢,而女性更加適合家務勞動、照顧者角色。

空間內的位置和角色也直觀地反映出等級關系。一般而言,職位高者辦公條件更好,擁有更好的位置、更大的空間,更方便監(jiān)督下屬、更具私密性等,而職位低者使用的空間則相反。由于性別分工觀念,女性在職場使用空間中展現(xiàn)出弱勢。世界婦女報告數據顯示,在適齡女性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進入了勞動力市場,而其中擔任管理職位的女性只占到不到30%。大部分女性承擔的都是基層工作,在職場中扮演被管理的角色。在政治生活中,全球范圍內的女議員仍未超過議會席位的25%。可見,基層員工大多是女性,而作為管理者的男性,承擔著空間內監(jiān)督的職責,暗示著性別之間的權力關系。這看似空間的不平等配置,其實是勞動過程中的性別不平等的安排。“空間的性別屬性造成了婦女在勞動市場的劣勢地位,勞動的空間分工實則為性別分工,地理不平等的空間差異被高度性別化了。”

對私人空間的使用方式也反映著空間中的性別關系。在家庭領域,婦女承擔了大量的無償家務和護理工作,女性看似空間的主要使用者,實際更多是空間的無償服務者。在這個意義上,女性的空間使用權受到了限制。聯(lián)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20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流行期間,盡管男性和女性的無償家務和護理工作都增加了,但平均而言,全球女性每天花費在無償家務和護理工作上的時間是男性的三倍,約為4.2小時。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例如北非和西亞地區(qū),這一差距更大,女性從事無償家務和護理工作的時間是男性的7倍。勞動分工本身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是女性在這種分工中的空間權利遭受了貶抑。第一,家庭勞動是一種身體負擔,女性并不都享受家庭勞動,在家庭中的勞作會導致女性缺乏更多經濟機會,從而失去家庭中的話語權。第二,家庭勞動的價值被大大貶低了,女性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客觀的經濟估量,通常是低償的,甚至有時這些勞動被認為是女性的義務。第三,很多女性需要家庭事業(yè)“一肩挑”,她們看似享有兩個空間,實際上身體穿梭于兩個空間之間,身體更加疲憊、社會機會備受擠壓。

(三)結構性權利壓迫

女性空間權利受到的壓迫是結構性的,是作為整體的人類對作為整體的女性的壓迫??臻g在生產性別形象之后,又鞏固著空間的性別權力關系,從而導致結構性壓迫??臻g作為觀念的載體,向人們傳達著關于性別的信息。由于女性空間進入權和使用權受限,人們認為女性“本應如此”。依賴與被依賴、拘謹與豪放、凝視與被凝視,男性與女性似乎應當分別享有不同的特質。經由空間生產出的性別形象,更加符合生產空間的社會觀念。

對女性空間權利的壓迫經常以合法律性的面目出現(xiàn)??此坪侠韺Υ詣e差異的很多舉措,反而加重了性別不平等。例如創(chuàng)造女性專屬空間、生產更適合女性家務勞動的空間等,看似減輕了女性的負擔,實際上強化了女性的受保護角色和照顧者角色。更進一步,這種不適當的區(qū)別對待將導致女性在爭取空間權利的過程中處于更加不利地位。

自我壓迫是指女性作為人類整體的一部分,參與了對女性的壓迫??臻g中的女性自我壓迫主要體現(xiàn)為女性對于現(xiàn)有的空間安排產生了適應性偏好。適應性偏好是指行動者的欲望被有效選擇范圍塑造了,人們越是受到環(huán)境限制,就越傾向于認為這種限制是自己選擇的結果。簡單來說,在空間的資源分配中,女性沒有受到平等對待,而基于這一事實,女性會認為自己并不欲求更多的空間資源。相反,她們傾向于認為空間資源是無關緊要的,或者爭取空間資源不符合女性的道德。作為整體的女性通過適應性偏好的方式產生了自我壓迫,并構成了人類整體壓迫女性的最嚴重的部分。因為自我壓迫是一種內在化順從,導致女性對壓迫的認同和接受,從而喪失反抗的可能性。

綜上,基于男性標準而生產的空間,忽視了女性的空間需求,導致女性空間權利的失落。這種空間不正義是人為建構的,也具有人為矯正的可能性。正如饑荒的出現(xiàn)只是一種不幸,但讓饑荒狀態(tài)持續(xù),則是一種不正義;生為女性需要承擔育嬰的責任或許是一種不幸,但讓女性因此持續(xù)承擔照顧責任、失去更多的社會機會,則是一種不正義。

二、無障礙環(huán)境的正義矯正功能

性別并非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的核心議題,那么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如何有助于推進空間中的性別平等?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旨在“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全體社會成員均可受益于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性別平等亦是如此。首先,無障礙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關注性別問題,例如關心懷孕的婦女、哺乳期的婦女等群體的無障礙需求;其次,殘障人士、老年人中的女性,是無障礙環(huán)境的重點關注對象;最后,廣義上的女性主義不僅關注女性,而且關心與女性境遇相似的其他特定群體的權利保障。無障礙環(huán)境首先破除了特定群體進入空間中心的物理障礙,然后在空間生產機制中,生產出了新的社會觀念,有助于實現(xiàn)社會平等。此外,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屬于空間維度的變革,和其他領域的變革相互作用,能夠推進社會變革,具有多維變革功能。

(一)破除物理障礙

空間既是生產的方式與統(tǒng)治手段,也是一種反抗和行動的工具??臻g壓迫的背后是權力壓迫,空間關系歸根到底是社會關系,而空間的斗爭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權力斗爭。不正義的空間,是被社會關系塑造的產物。那么,通過有意識的空間策略,空間本身也可以成為反抗空間統(tǒng)治的工具。

物理障礙是空間不正義中最明顯的障礙,它阻斷了人們進入某些欲求的空間的途徑。女性經歷的月經期、懷孕期、哺乳期,導致女性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面臨特定的物理障礙。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旨在構建一個沒有阻礙的、可及的環(huán)境,以保障不同主體在社會中的平等參與,這意味著打破空間隔離,破除不同主體在空間中面臨的物理障礙。第一,無障礙設施消除了不同主體進入空間、使用空間的物理障礙。第二,無障礙設施體現(xiàn)出對不同主體參與空間的普遍關切。

根據《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的規(guī)定,無障礙環(huán)境包括設施建設、信息交流、社會服務領域的無障礙。設施無障礙是指各種物質設備的設計需要便于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設施無障礙最直觀地體現(xiàn)出對空間正義的追求,通過對現(xiàn)有空間采取補救措施,或在建設設計之初就考慮有無障礙需求的人士,改變空間中本來存在或本可能存在的物質障礙,提升空間對于特定群體的可及性。信息無障礙旨在通過信息化手段彌補身體機能和所處環(huán)境的差異,使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獲取、交互和使用信息,共享信息化發(fā)展成果。服務無障礙是指國家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的公共服務場所,應當配備必要的無障礙設備和輔助器具,公示無障礙設施信息,提供無障礙服務,主要是在政治、教育、醫(yī)療等領域,為有無障礙需求的人提供方便,例如在法律援助中提供手語翻譯、盲文翻譯等服務,在抽象意義的空間上,也使社會不利者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邊緣的位置,得到平等的信息和服務??傊?,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一方面有助于特定群體破除物理障礙,到達中心空間;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服務,使其得到中心空間所富含的資源,以及獲得未來進入中心空間、得到平等資源的機會,體現(xiàn)出對不同主體參與空間的平等關切。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遵循廣泛受益的原則,對所有群體而言,空間的可及性都增強了。人人都曾是、正是或將是障礙者。每個人都會面臨障礙,只是種類、時間、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在物質空間上,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打破了看得見的障礙,最大限度實現(xiàn)特定群體的空間進入權和使用權。當然,這并不是說,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將消除所有的物理障礙,使每個人實際上同等程度受益。雖然無障礙環(huán)境無法實際上使每一個人同等受益,但它并不因此違背平等要求,因為每個人都是潛在受益者。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降低了部分空間的進入門檻,能夠使一些人實際受益,另一些人則是得到了受益的機會,而并不一定實際上真正使用無障礙設施。但是如果無障礙設施僅僅在一個地區(qū)建設,并且缺乏足夠正當的理由,那么這就反映了政策更加偏向該地區(qū)的人的利益,從而違反了空間正義原則。

(二)空間生產功能

空間同時具有自然特質和社會特質。自然特質是指空間先在的、自然的一面,自然特質先于人而存在;社會特質是空間進入生產關系領域之后,體現(xiàn)社會關系的一面,社會特質由于人而存在??臻g的自然特質和社會特質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空間越是進入生產關系,其中體現(xiàn)出的社會關系就越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自然屬性就越衰退。這一過程就是空間的生產。城市空間,作為現(xiàn)代社會人類深深嵌入之所在,是社會活動所塑造、賦性和設計的產物,其社會屬性遠超自然屬性,成為一種“社會產品”。性別權力關系是塑造空間的重要力量,在性別維度,男性權力主導著空間的生產,整體上忽略了女性需求,導致男性與女性分屬空間中心與邊緣的兩端。然而,無障礙環(huán)境屬于一種人為構造的空間,對于現(xiàn)有的空間具有改造功能。因此,作為一種空間,無障礙環(huán)境也具有生產功能。首先,無障礙環(huán)境再生產了性別觀念;其次,無障礙環(huán)境可以再生產不同性別的生活方式;最后,無障礙環(huán)境再生產了男性與女性的生產價值。

第一,無障礙空間再生產了文化觀念和空間符號,鞏固了平等參與的觀念??臻g不僅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也是社會關系的生產者。在性別生產空間的同時,空間也生產著性別??臻g不僅是權力的容器,還是權力的手段與策略,權力通過對領土的移植、分配、分界、控制,以及對區(qū)域的組織的控制構成了某種地理政治學。也就是說,空間是一種權力控制手段??臻g也在進行著生產,空間鞏固了權力關系,并且再生產著文化符號。因此,空間社會學家們認同空間中體現(xiàn)出了權力關系,空間是權力關系的載體,同時,空間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權力關系??臻g使其背后的性別觀念變得更為鞏固。由于女性在黑夜更容易遭遇危險,人們有了女性“不應該”在深夜單獨出門的觀念。實際上,不是她們不應該在晚上單獨出現(xiàn),而是空間“不利于”她們的出現(xiàn),從而導致人們認為她們“不應該”出現(xiàn)。所以,空間也生產著觀念。而無障礙環(huán)境,作為一種空間反抗策略,正在改變著這種性別觀念。更加包容、共享的空間,正在傳達包容共享的社會觀念,包括女性在內的社會特定群體,將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而得到更加寬闊的空間。

第二,無障礙空間生產了特定群體的生活,使特定群體進一步參與社會生活,也使女性更容易參與到社會中。無障礙空間擴寬了特定群體的生活范圍,在物質空間上,特定群體得到了進入某些空間的可能性,在觀念上,這種物理設施也暗示著進入的合法性。對女性而言,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減輕了女性負累,尤其是對于懷孕的女性、哺乳期的女性、負重的女性而言,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減輕了她們在空間中活動的負擔。

第三,無障礙環(huán)境再生產了男性和女性的生產價值。男造世界創(chuàng)造了一個二分的宇宙,讓男性理所應當、更加方便地控制人類公共空間、管理政府機構、承擔公共責任、掌握世界權力。女性則被默認應當局限于家庭領域,對人類的照顧、恢復、更新負有責任。而后者被認為承擔著簡單的、瑣碎的、無關緊要的事情,被社會和歷史淡忘了。無障礙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女性,尤其是特定女性在公共參與領域面臨的諸多障礙,秉持著平等參與的觀念,將她們從家庭中解放出來。在這些條件下,女性活動將不再局限于家庭和私人領域。

邊緣空間既是鎮(zhèn)壓之地,也是反抗之所??臻g不正義是社會權力建構的,那么通過空間變革實現(xiàn)社會變革就是可行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在邊緣空間進行的空間反抗活動,它反對既有的空間秩序,通過改變對空間的安排,使處于空間邊緣的群體獲得進入空間中心的能力和權利??臻g變革與其他變革相互作用,形成多維變革合力,推進了社會整體的變革。首先,作為觀念的載體,空間變革使社會觀念具象化,成為一種具有實體的變革。其次,空間變革本身是一種獨立的變革,從單純社會變革到空間與社會的雙重變革,加快了社會變革的速度。最后,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個別矯正與整體矯正的結合。針對個別的空間障礙,無障礙改造對其進行個別矯正,而從廣泛的空間視野來看,廣泛的無障礙建設成為一種整體的矯正??臻g變革與其他變革形成的多維變革,不僅有助于其他群體的空間權利實現(xiàn),而且有助于改變空間中的性別盲視現(xiàn)象。

三、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中的性別盲視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實現(xiàn)空間正義的手段。然而,作為正義實現(xiàn)手段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本身,也是空間的一部分,也可能存在性別盲視問題。也就是說,在平等理念到現(xiàn)實操作的轉化過程中,性別因素被忽視了。在設施建設、信息交流、社會服務三個方面,無障礙領域的性別平等都仍有可改進之處。

(一)物理無障礙設施不足

整體上看,現(xiàn)有無障礙環(huán)境設施數量依然不足。數據顯示,全國無障礙設施的整體普及率為40.6%,村(社區(qū))綜合服務設施中僅有56.58%的服務柜臺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全國無障礙衛(wèi)生間的普及率僅為17%。此外,殘障人士在體育運動方面缺乏足夠的設施,在文化教育方面缺乏足夠的進入學校的機會,在就業(yè)中,也缺乏足夠的勞動條件。這意味著從整體上看,由于無障礙設施建設依然不足,殘障人士、老年人等人群在物理空間的進入權、使用權受到較大限制。

在性別視角下,可從多種主體的需求滿足程度考察無障礙設施對性別問題的回應。例如,女性在攜帶嬰兒、兒童外出時,會遭遇不便,雖然照顧嬰兒的責任不僅僅屬于女性,但一般情況下,女性實際上承擔了對嬰兒的照顧責任,對于母嬰室、坡道等設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需求。但是,目前僅有一二線城市設有母嬰室,小城市存在大量的母嬰室缺口。又如,女性帶男童外出,面對現(xiàn)有的男女兩性二分的衛(wèi)生間設置,只能將男童帶進女衛(wèi)生間,而這會冒犯其他女性。針對這一問題,已有地區(qū)設置了“家庭衛(wèi)生間”,以便照顧異性親屬,這一經驗可進一步推廣。再如,以輪椅使用者為例,男性與女性的不同主要有生理構造、身體曲線和育嬰需求。相對男性而言,女性久坐更有可能患尿路感染,因此對輪椅座椅的面料、使用時間、服裝面料,應有更合理的安排;由于身體曲線不同,在選擇輪椅時需要貼合身體的設計;女性輪椅使用者可能會有懷孕、哺乳的需求,所以需要調整輪椅座位。從空間理論來看,正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對性別問題關照不足導致了她們的不便。

空間的位置、距離也是權力關系的體現(xiàn)。“場域中的位置是力量關系斗爭的結果,反過來,這個位置也能帶來相應的權力或資本。”例如,殘障人士進出空間的方式是被安排的。在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中,許多坡道的距離要更加遙遠,位置偏僻,而在主流的出入口,卻沒有無障礙坡道,殘障人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達目的地。又如,母嬰室的位置一般都默認了育嬰是母親的責任,因為很多地區(qū)的母嬰室設置在女性衛(wèi)生間,同時“母嬰室”這一名字似乎本身已經蘊含了這一場所專為母親照顧嬰兒而設立的母職意味。實際上,母嬰室的設計是為了攜帶嬰兒外出的父母雙方照顧嬰兒,所以不應該安排在女性衛(wèi)生間,而應該有單獨的空間。

(二)信息和服務無障礙不足

除設施無障礙之外,在信息交流、社會服務領域,也體現(xiàn)出更多的女性空間權利受損。

在教育領域,以非殘障女性和殘障男性為參照,殘障女性的受教育率都更低。這意味著殘障女性更多地失去了教育空間的進入、使用權。首先,教育領域的無障礙信息交流設施整體不足,導致殘障女性相對于非殘障女性的受教育機會更少。其次,由于教育無障礙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女性的需求,相對于殘障男性而言,殘障女性的受教育機會更少。例如,貧困的殘障女性會因為特有的月經困難無法解決而被迫放棄接受教育的機會。性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至關重要,學校、同齡人和網絡媒體是性知識的重要來源,對于學齡青年而言,與同齡人交往、使用社交媒體,常依賴于校園環(huán)境。在學校環(huán)境缺位、信息交流無障礙無法達到的情況下,性教育對于殘障女性而言是缺失的,這導致她們在生理健康和衛(wèi)生方面更加脆弱,且更容易遭受性侵害。

在司法領域,相對于非殘障人士而言,殘障人本身就很少進入司法程序。從性別視角看,數據顯示,在進入司法程序的殘障人士中,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男性殘障人士都比女性殘障人士有更高比例啟動司法救濟程序??梢钥闯?,現(xiàn)有的司法無障礙也很難保障司法救濟程序中的性別平等。不過,《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已注意到司法無障礙問題,要求在司法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無障礙服務。然而,鑒于目前的性別狀況,仍需加強對殘障女性的司法救濟。

在醫(yī)療領域,女性特有的經歷之一是生育,繼而成為母親。生育本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殘障使這一過程更加危險,然而殘障女性在生育過程中受到的保護恰恰不足。調查顯示,在受訪殘障女性中,僅有45.26%的殘障女性參與了全程的產檢,而其他人要么完全沒有參加(23.16%),要么僅參加過一部分(31.58%)。約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醫(yī)院的無障礙設施不完善導致她們在產檢過程中遇到困難。除設施障礙外,社會觀念是更深的障礙。殘障女性在生育上非常容易面臨兩個極端:要么被認為無法生育、不應生育;要么被認為除了生育沒有其他價值,尤其是在生育之后被剝奪履行母職的機會。

綜上,殘障女性,這一看似簡單的身份結合,卻面臨更深的困境。殘障女性具有雙重脆弱性。脆弱性是指相對于其他人而言更容易遭受傷害,或者維護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弱。然而,在性別理論研究中,殘障沒有受到妥善處理;在殘障理論的研究中,女性身份又常被忽略。

正如前文已分析了空間對性別的生產,而具體到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領域,結構性壓迫則更加具體地導致了以下后果:首先,符號意義上,殘障女性的“弱者形象”更加難以改變。其次,在生活上,殘障女性可能會因為現(xiàn)狀不如人意而產生自我壓迫,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最后,在生產價值上,殘障女性的價值被忽視了,例如,在很多貧困地區(qū),殘障女性缺乏足夠的無障礙支持參與教育與就業(yè),后果是她們僅僅被看重生育價值,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沒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實際上,每個女性的想法和需求并不相同,女性個體之間的差異甚至大于女性和男性之間的差異。對于一些人來說,生育、履行母職、妻職是幸福的自我實現(xiàn),反而被剝奪生育權、離婚是痛苦的,并且,男性(丈夫、父親)角色的配合,在很多女性的眼中也很重要。相反,另外一些人視育嬰為負擔、家庭為枷鎖,生育是強行讓生命誕生。而這兩種完全對立的想法既可能發(fā)生在不同個體身上,也可能發(fā)生在同一個體的不同生命階段。并非每個女性都因此而主觀地感受到痛苦,甚至很多人感受到的是幸福,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改善女性境遇的努力。

四、性別空間正義的實現(xiàn)路徑

為什么無障礙環(huán)境要納入性別視角?因為“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性別視角下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不僅有助于保障具有多重脆弱性主體的空間權利,而且在廣泛意義上推動著性別平等和社會發(fā)展。在實體與程序兩個層面采納性別視角,有利于邁向性別空間正義。

(一)實體空間權利:完善無障礙環(huán)境

作為群體的女性,其空間權受到了結構性壓迫。而在女性內部,具有多重脆弱性的女性,受到的空間權利壓迫更加嚴重??臻g正義的實現(xiàn)在廣泛意義上關注性別平等,其中也重點關注具有多重脆弱特征的女性的空間權利實現(xiàn)。因此,性別空間正義的建構針對兩個問題展開:一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如何保障具有多重脆弱性的女性的空間權利,二是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如何有助于推進廣泛意義上的空間性別平等。

第一,逐步增加無障礙環(huán)境設施的數量、提高質量,尤其是關注具有多重脆弱性的女性無障礙需求。無障礙環(huán)境有進一步改造,以維護女性空間權利的余地。例如,針對前文提到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加強對性別因素的關注,設置性別包容的無障礙衛(wèi)生間,在異性親子出門時方便兒童如廁,同時也能方便跨性別者、有其他照顧異性親屬需求的群體等。又如,在母嬰室的設置上,考慮到育嬰的現(xiàn)實需求,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增建母嬰室,并且設置更科學的位置與名稱。再如,考慮到照顧孫輩、照顧家庭的老年女性的現(xiàn)實需要,對城市坡道、臺階、智能設備進行適老化改造也非常必要。還如,無障礙衛(wèi)生間也需要考慮女性的一般需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放置衛(wèi)生巾等衛(wèi)生用品,家庭無障礙措施也需考慮女性的身材,調節(jié)通道扶手,為不同身高的人設計不同的通道扶手等。

第二,關注具有多重脆弱性的女性無障礙需求,需要推進婦聯(lián)、殘聯(lián)、老年人組織、司法部門、教育部門等組織的跨部門合作。由于每個部門有不同的分工,各有所長,而其弊端就是對于專業(yè)領域外的事務知之甚少。因此,對于多重脆弱性的女性,需要多維度的權利保障措施,需要跨部門的交流、合作。例如,殘障女童的受教育問題,就需要婦聯(lián)、殘聯(lián)、教育部門的溝通合作,針對不同維度的需求提供保障。在涉及殘障女性的司法訴訟中,可能需要借鑒未成年人保護經驗,跨部門合作,例如,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副廳長邱景輝在2023年婦女人權理念發(fā)展學術研討會上提出,協(xié)同推進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與婦女權益保障檢察公益訴訟,“優(yōu)先推進母嬰室標準化建設,婦產醫(yī)院以及女性殘疾人集中就讀、就業(yè)場所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要借鑒未成年人保護經驗,完善強制報告、社會支持等配套制度機制”。

此外,整體上看,女性面臨著空間進入權受限和空間使用權受限的困境,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可以幫助改變黑暗環(huán)境、完善照明設施。家庭往往是家庭暴力發(fā)生的場所,女性是通常意義上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而殘障女性受到的家庭暴力更為嚴重,在家庭空間和公共場合設置更加便捷的求救措施,增強女性的空間安全感,是保障女性空間權利的有效措施。在信息無障礙中,規(guī)制算法的性別歧視,保障女性的信息獲取權利,也有助于間接保障女性的空間權利。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的不停進步,觀念的不斷改進,終究普惠社會所有群體。最終,所有的社會成員,不因民族、性別、宗教、社會背景、經濟地位、出身狀況等不同境況而受到空間歧視。由于女性比男性的壽命更長,因此,在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然而,老年女性的照料缺口大于男性,因此,適老化改造中的性別視角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著重考慮女性標準,根據女性的生理特征展開設計,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提供更加適合的措施,以及增加個性化的無障礙設施。

(二)程序空間權利:保障女性參與權

包容的空間不僅要求結果的包容,而且要求過程的包容??臻g建設過程的包容就是保障女性的參與權,允許代表女性利益的思潮批判不合理的空間安排,聽取女性意見、考慮女性需求,將女性視為空間建造的主體。

一是允許對空間的批判,保障女性對于空間建設的平等參與。參與權的一個重要維度是允許批判。“當女人拒絕這些世上通行的生活規(guī)則時,絕不該去責備她們,因為是男人在未經她們同意的情況下制定了這些規(guī)則。”鼓勵批判意識,提倡運用女性的經驗,清晰地批判現(xiàn)有空間中的不合理之處,有助于清楚地行動。即使不能立即改正空間中的不正義現(xiàn)象,也能夠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存在的具體問題。因此,允許批判對于實現(xiàn)空間正義至關重要。

二是排除女性參與障礙,平等尊重男性和女性需求,平等考慮不同性別群體的意見。女性和男性一樣,都對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需要同等尊重女性的權益。在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的前期應該廣泛聽取女性的需求,考慮性別因素,搜集性別數據,更加有效地發(fā)揮無障礙環(huán)境的功能。例如,加拿大多倫多市在空間設計中運用的女性安全審計策略(women's safety audit)是一種重要的城市設計參與工具,旨在采取女性親自體驗觀察的形式,審視公共空間的安全隱患和應考慮的安全事項清單。

三是增強女性參與的主體意識??臻g中的女性參與主體意識首先意味著女性關心空間資源,認識到爭取空間資源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主動參與空間相關的決策。探索女性空間參與的多種形式和渠道,可以通過婦聯(lián)等基層組織,加強對女性空間權利的宣傳,激發(fā)女性對空間參與的積極性,例如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增強男性對女性的尊重,以及女性的主體意識。

保障女性的空間參與權,重點不僅是吸收更多的女性成為建筑師,參與空間建筑,而且是讓性別平等融入空間配置。實踐證明,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建筑師,也不一定更加注重女性需求,因為以男性為標準的建筑思想已經控制了整個建筑界,正如控制其他領域一樣。因此,不假思索地吸收更多的女性建筑師,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真正需要做的是在建筑教育中引入性別視角,使建筑師認識到關注女性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地回應女性的空間需求。在此基礎上,保障女性成為建筑師的就業(yè)權利,才能更好地在空間設計的過程中保障女性的參與權。

結 語

性別權力關系導致了空間建設過程中以男性標準作為中性標準,這就是空間中的性別盲視現(xiàn)象??臻g中的性別盲視限制了女性的空間進入權、空間使用權,這種限制是結構性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在廣泛意義上可以矯正空間中的不正義,同時,作為空間的一部分,無障礙環(huán)境本身也需要進一步關注性別因素,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的空間。實際上,女性主義對性別空間正義的追尋孜孜不倦。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當然不能解決所有的空間性別歧視問題,除了無障礙環(huán)境的改善,西方許多女性主義活動家針對性別中的不平等提出了空間改造方案,以求更大程度的變革。盡管女性主義對平等的薄概念達成了共識,但對于平等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依然存在巨大的分歧,甚至有時會提出截然相反的方案。他們提出的空間改造方案,主要有公共居住模式、女性中心模式、分離居住模式、靈活空間模式等。公共居住模式是為了將女性從繁重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于是倡導不同的家庭采取集體居住的方式生活,由女仆負責提供食物。這種模式不過是將一部分女性的家務轉嫁給了另一部分女性,使女性中的弱勢群體受到更重的限制與壓迫,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女性承擔繁重家務的角色。女性中心模式徹底改變現(xiàn)有的空間模式,一切以女性喜好與需求為主,建立女性特質與女性建筑理念的空間,一些學者根據這一理念提出了設計藍圖。20世紀60年代,興起了一種分離模式,主張性別分離,拒絕女性和男性一起居住,而是主張女性和女性共同居住,擁有一個女性單獨的空間。魏斯曼提供了一種靈活性設想,認為空間應該在物理上是靈活的,在這樣一個靈活的空間中,家具和墻壁都可以根據需求改變其用途,它們是可拆卸的、可重復使用的、多功能的、隨時間變化的,可以適應家庭成員尤其是女性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這樣的設計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可能性和有趣性,降低了空間的經濟成本。這些整體上的空間改造都代表了勇敢積極的嘗試,為探索更加適合女性的空間邁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女性友好型城市也已進入中國的政策制定者的視野。首先提出建設“女性友好型城市”的是長沙,長沙2021年在其”十四五“規(guī)劃中納入了關于提供母嬰室、男女衛(wèi)生間的設置數量比例等規(guī)定。此后,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qū)、南京、上海、福建等多個地區(qū)也陸續(xù)出臺了關于建設女性友好城市的政策。國際上,2016年,聯(lián)合國人居署發(fā)布《新城市議程》,全文以性別視角作為價值原則與核心關注,倡議促進城市生活的平等包容、安全舒適和可持續(xù)性,創(chuàng)建人類社會的理想城市。可見,實踐領域正在逐步落實關于性別空間正義的理念,隨著社會觀念的不斷進步和方案的逐步清晰,隨之而來的實踐改造也將逐漸改變現(xiàn)有的性別盲視現(xiàn)象。

(張萬洪,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趙金曦,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論述”(項目批準號:22ZD004)的階段性成果?!?/p>

Abstract:Space is both a product and a producer of social relations.In the spatial domain,gender blindness has long existed,limiting women's rights of access to and use of space,leading to structural oppression of women's rights,and giving rise to new gender inequalities. The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has the functions of eliminating physical barriers and generating societal norms,and when combined with social changes,can facilitate justice correction across multiple dimensions. However,barrier-fre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tself,as a means of justice correction,also suffers from gender blindness. There remain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reas of facility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exchange,and social services within the realm of barrier-free environments. In response to this phenomenon,gender equality offers a new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refore,integrating a gender perspective into the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focusing on the spatial rights of women,especially groups with multiple vulnerabilities,such as disabled women and elderly women,can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towards spatial justice.

Keywords:Barrier-Fre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Gender Equality;Spatial Justice;Multiple Vulnerabilities

(責任編輯 陸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