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由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和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辦的“公法與人權”講壇第60期在雁塔校區(qū)3號教學樓3506教室順利舉行。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人權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龔向和受邀做題為《數字時代的人權危機與中國的應對策略》的學術講座,人權研究中心講師趙小靜博士、楊博文博士、倪文艷博士、王麗瓊博士與談,人權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馬成教授主持。
龔向和教授指出,數字時代的到來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人權危機:人權保障的邏輯、公民權利形態(tài)、數據掌控結構以及權利義務關系均面臨挑戰(zhàn);學術研究領域,“數字人權” 概念存在爭議。龔向和教授深入闡述了數字人權的本原證成,在憲法基礎方面,數字人權包含傳統憲法權利數字化新樣態(tài)和新興數字人權,二者都有相應憲法依據,且國際上也有諸多相關憲治實踐。對于數字人權的發(fā)展,提出應將其定位為兼具繼承與發(fā)展雙重面向的新興人權。我國需通過憲法發(fā)展數字人權,積極推廣 “數字人權” 話語,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以此應對數字時代人權挑戰(zhàn)。
與談環(huán)節(jié),楊博文博士提及龔向和教授相關文獻對其教學和研究的重要啟發(fā),并結合代際人權劃分,肯定了以人的數字屬性確定數字人權的思路;倪文艷博士表示,講座引導自己學會如何探討理論問題并挖掘實踐價值;王麗瓊博士從憲法角度出發(fā),對數字人權與憲法解釋的結合提出疑問,還關注到數字人權與國際政治結合的研究范式;趙小靜博士則聚焦數字人權與現行憲法框架的關系,以賬號封禁案件為例,指出憲法規(guī)范在保障數字人權方面存在的挑戰(zhàn)。
馬成教授表達了對龔向和教授的感謝,期待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和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未來能夠開展更多交流與合作,并希望同學們在學術研究中要注重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并重,深挖學術潛力,拓寬學術視野。
撰稿:梁乃川 攝影:權筱藝